close

    五動青春報28   

親愛的家長:

    星期一發生的「小燈泡」遇害事件,讓人感到震驚與難過。事件的殘酷過程、死刑的存廢等議題,不是我們該討論的部分。就如小燈泡的媽媽所呼籲,喚回大家對身邊人的愛,從家庭和教育著手,避免不幸的事情再發生。最近在臉書上看到新竹市議員王皓宇的貼文:「當國小變成安親班,國中變成補習班,家變成過夜旅館,教育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」,這正是學校老師的感受。新竹市政府自上學期開始將「課後照顧班」從6點延到7點,媒體報導,家長極為滿意新政策,新竹市政府聞訊後擬擴大辦理。過去幾年,各地方政府陸續推動了許多增加學生學習時數、延長留校時間的政策,每每也得到家長一致好評。值得思考的是,不斷增加學生學習量與留校時間,真的符合孩子的最佳利益嗎?更多的孩子放學後是到安親班、才藝班,就連假日也不得閒。這是孩子想要的嗎?現在我們用自以為愛孩子的方式,怕他們輸在起跑點,將孩子送到安親班和補習班,等到我們老的時候,當他們認為把父母送到安養中心是孝順的表現,我們是否也只能默默承受?

    2015年兒童福利聯盟公布的「兒童幸福感大調查」,有23.5%的孩子不滿意現在的生活,不滿意的原因竟是父母太忙,「沒時間一起吃飯、出去玩,也沒機會聊天」,顯示親子互動的時間與品質,是孩子能否感受到幸福的主因。孩童們的願望實在再平常不過,卻反映出目前台灣家長超時工作、學童超時學習的殘酷現實。造成親子相處的時間縮減到只剩一半,使得親子關係的持續劣化。孩子的學習不應該只是知識,生活上的經驗和傳統風情民俗的傳承也很重要。連續假日中包括了清明節,我問孩子祭拜祖先和掃墓的事,發現孩子多數很陌生的感覺。小時候會聽著家中長輩說「乞墓粿」、「灑蛋殼」、「掛紙」等習俗,還有相關的故事。到墓區有禁忌,墓碑的碑文也有學問。在家做春捲,家人一起備料,小孩子學習自己包春捲的過程,都是很有意義的親子聯誼活動。幸福感就存在家人互動過程中,當成是兒童節的禮物吧!。

    這次連假的作業在週一和週二就提前告知孩子,包括剪報、閱讀認證及學習單。簡報主題是「藝術生活」,配合國語課本第四課到第七課,介紹了google標誌、米勒的畫、舞蹈和戲劇,讓孩子從報紙中搜尋介紹藝術的相關文章。閱讀「環遊世界八十天」,分析故事人物性格,記錄主角遭遇困難及解決過程。小說之所以吸引人,就是人物性格的塑造,還有主角突破重重關卡的過程,讓人既期待又怕他受到傷害。先學會分析閱讀的故事,以後也能學習自己寫小說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yps5601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